#8920
华人圈五大争议,分辨左派或右派
雅酷 2025-01-08

在人类思想的复杂版图上,立场的左右之分,是永恒存在的矛盾之一。而在当代华人圈,政治、文化和社会议题的分歧尤为明显。我们以五大争议问题为切入点,剖析华人左派与右派的对立。

第一争议:对美国的态度与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认知

左派普遍表现出对美国的强烈反感,“逢美必反”是显著特征。他们将美国视为“帝国主义”的化身,认定其压制中国发展,将所有国际纷争归结为美国的阴谋。这种思维源于长期接受政府宣传,忽略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左派将中共描述为“大救星”,认为其领导了中国的崛起,淡化中共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中的巨大过失,美化其为“必要的历史代价”,否认改革开放的功绩。思维的狭隘,否定民主制度普世价值,譬如,视若无睹台湾的“体制改革”榜样——台湾的民主化不仅没有导致混乱,反而让社会更加透明、公正和发达。

相比之下,右派更加清醒。他们承认美国的政策会有双重标准,但也能够客观看待美国的贡献,比如在科技、文化和国际规则的构建上。同时,右派更倾向于批判性地看待中共历史,拒绝单一的“成功叙事”,主张通过制度改革,让中国更加开放与进步。

第二争议:对中医的盲目崇拜与科学理性的冲突

左派对中医抱有极高的敬畏,将其描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神化中医为“包治百病”的万能工具。然而,当真正面临严重疾病时,他们却更倾向于选择西医。言行不一,是左派在中医问题上的典型表现。

这种“文化自恋”掩盖了中医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证支持,药物成分不明和剂量不确定等。左派的立场将批评中医等同于不爱国,导致理性讨论变得极为困难。

右派则强调科学理性。他们并不全盘否定中医,而是主张将其置于科学验证之下,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治疗方法。对右派来说,文化的传承应服务于社会进步,而非成为盲目崇拜的对象。

第三争议: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左派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充斥武力至上的思维。他们主张不惜代价地以军事手段“统一”台湾,无视台湾人民的意愿及国际社会的复杂局势。左派视台湾为“家产”,台湾人民为“家奴”,这种强权思想,反映出其对现代民主价值的漠视和人性的冷漠。

相比之下,右派更倾向于和平解决问题,主张通过增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逐步构建信任。他们认为,武力统一,不仅会对两岸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道主义灾难,还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全面对抗,得不偿失。右派的观点更加务实,也更符合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和平发展的潮流。

第四争议:俄乌战争的立场对比

左派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展现出惊人的“选择性遗忘”。他们一方面强调中国抗日战争抵抗侵略的正义性,另一方面却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甚至为俄方侵略行为辩护。他们的逻辑是:“乌克兰是西方的棋子”,完全忽略乌克兰人民捍卫主权的正义性,以及俄罗斯作为侵略者的事实。

右派的态度则明确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完整。他们从历史的角度,指出俄罗斯对中国的多次侵略行为,如沙俄时期的大量领土掠夺和对华人的大屠杀,提醒人们不要被当下的短期利益所迷惑。右派认为,中国应该站在国际公义的一方,支持所有主权国家抵御外来侵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为自身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第五争议:对以色列与中东问题的偏见

左派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表现为“反美必反以”。他们无视哈马斯等恐怖组织对平民的屠杀,将以色列的反击描绘成“不人道”。这种“一边倒”的态度,不仅忽视了以色列的安全诉求,也无视因果和事实,极其偏颇。

右派的立场则更加理性。他们承认以色列在反击中,可能造成平民伤亡,但也强调恐怖主义对区域安全的威胁,理解以色列的愤怒和报复,但主张通过推动和平谈判解决冲突,而不是采取盲目的站队行为。

立场的明确并不等于非理性或极端化。华人中的左派因其偏执与缺乏逻辑,陷入自相矛盾的泥潭;而右派则因其理性与多维思考,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与社会议题中找到平衡点。我们可以不极端,但立场要鲜明,要有基本的道义。一个社会需要多元的声音,但前提是这些声音基于事实与逻辑,而非偏见与盲从。
#8942
默克尔这个极左东德共党分子给德国人民带来长远的灾难。一切才刚刚开始。简体中文世界里有太多的类似于里姆.萨维尔(Reem Sahwil)的无信无义无耻反文明反美恩将仇报“老中”男女共匪了。立足美加的各中文简体门户网站是先来一大堆中共大陆的新闻的新闻和讨论。这些东西偶尔瞥一眼就可以了,为何要费那么多的版面篇幅时间精力去关注讨论那些人或事呢?与我们实在关系很小的。人的精力时间和资源都市有限的,整天关心匪共中国大陆的那些半牲口三八女男的人事上,凡是以是否符合中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五年十年后这些人和家人的在美生活必然会失败。

·中共-大陆胡人全面鞑靼化,资源被胡人都尉中心的能力较差的胡人后代占据。
·和大陆精英阶层男人被绑在三八女的裤腰带上看女人的脸色生活做事。
上面这两个因素是中国大陆发展走向世界文明社会前列的死结。第一个因素是致命伤。已为众多的事实所证明。还没看到任何解药。第二个因素小些,但也很致命。中国大陆男人普遍搞不定自己的女人,他们的三八女对他们没有基本的尊重。连自己的女人都搞不定的人群能搞定能做成什么大事?世界先进民族民族国家美德法日、其它西欧北欧民族国家,甚至东欧印度的民族国家的男人,都是能搞定他们自己的女人的,凡是愿意与他们结婚成家的女人都是要被搞定被征服都是服从的;美德法日、其它西欧北欧民族国家,甚至东欧印度的民族国家的老婆们都是很乖的。不能被搞定被征服就让女人自己走开,绝不苟合。女人天生羡强者男人。妻子不服就不可能尊敬更不可能爱。妻子必须是服,能爱当然好;不能爱但服也行。大陆精英男人在生活中普遍是大陆三八妻子的舔枸。在真实社会生活中,在虚拟社区如公共论坛上也是围着几个女人或老“女ID”舔。实际上这些男人与周围女人的关系与摄影记者文字记者与女影星的关系类似,女影星需要记者们的捧场给这些男记者一些接近的机会,她们从心里就很鄙视这些舔她们的男人,不会给这些男人一个f。这些舔枸男人得不到她们的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舔枸男人不仅做事不行,他们其实也享受不到女人。男人享受不到人生中很重要的方面:女人,也就基本上享受不到人生。拉丁美洲南美洲男人由于女人的关系可能做不成事,但他们毕竟享受到了女人的妖媚和温柔和尊重,享受到了女人享受了人生,做不成正事那也就算了。大陆舔枸男什么也没有,做不成正事哟偶没有能享受到女人和人生,只有悲催惨淡的人生。这第二个因素也无解药。

默克尔这个极左东德共党分子给德国人民带来长远的灾难。一切才刚刚开始。简体中文世界里有太多的类似于里姆.萨维尔(Reem Sahwil)的无信无义无耻反文明反美恩将仇报“老中”男女共匪了。立足美加的各中文简体门户网站是先来一大堆中共大陆的新闻的新闻和讨论。这些东西偶尔瞥一眼就可以了,为何要费那么多的版面篇幅时间精力去关注讨论那些人或事呢?与我们实在关系很小的。人的精力时间和资源都市有限的,长期关心匪共中国大陆的那些半牲口三八女三八男的人事上,五年十年后他们在美生活是必然会失败的。

“默克尔女孩”,上演德国版“农夫与蛇”

2024-12-28  来源: 南文视界

12月20日,德国马格德堡的圣诞集市突发严重袭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恐袭事件再次挑起了德国人对中东移民的愤怒情绪,一个来自巴勒斯坦的女性移民再次回到德国人的视野。
她就是里姆.萨维尔(Reem Sahwil)。

图片

2015年,在德国电视台一次“总理和公民对话”的活动中,14岁的里姆.萨维尔在节目中哭泣着说:“等候居留权4年了,但现在要被遣返,处境很艰难,我和其他人一样拥有目标,我想跟他们一样继续学习,看到其他人享受生活,我却不能,这非常痛苦,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看着泪流满面﹑可怜巴巴的女孩,默克尔弯腰俯身下去安慰她,但此时的默克尔表示:“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难民营有无数人,如果我们现在说你们都能留下来,我们做不到”。默克尔的表态被媒体指责冷心肠缺乏同情心,左派媒体更是向政府施加压力开放边境,在媒体的鼓动下整个德国社会像中了魔似地掀起了欢迎难民潮。里姆.萨维尔用她的眼泪和悲惨的故事感动了数以百万计的德国电视观众、媒体、左派精英和醉心宽容的行善者,也感动了从政多年的默克尔。默克尔被突如其来的指责和媒体压力搞得措手不及,但里姆.萨维尔的眼泪坚定了她开放边境的决心,随后时任欧盟轮值国主席的她下令张开双臂迎接难民,自此欧洲进入了移民汹涌的时代。有人说默克尔的决定是被左媒舆论要挟,责任不在默克尔。但作为政治家,做事没有原则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政治上也缺乏远见,让德国甚至整个欧洲陷入了非法移民带来的严重分裂中。

对此,默克尔难辞其咎。

哭诉事件后难民女孩里姆.萨维尔全家获得了永久居留,随后她还获得了德国国籍,她的梦想实现了。她还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外号“默克尔女孩”,这为她以后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光环。如果被遣返回巴勒斯坦,等待她的将是像商品一样被买卖,一辈子都躲在黑袍之下,像无数的巴勒斯坦穆斯林女性一样,成为婚姻的牺牲品。而德国的接纳,让里姆.萨维尔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在德国的难民政策下,她不仅衣食无忧,还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个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那将是人性的善和美的完美呈现,但故事的后续却让人大跌眼镜,上演了一场德国版的“农夫与蛇”

吃着德国福利的里姆.萨维尔成年后,顶着“默克尔女孩”的光环进入政坛,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政治活动家。不过里姆.萨维尔没有感恩德国的接纳,也没有尊重德国的价值观,她的内心只有仇恨和格格不入,她的社交媒体头像用巴勒斯坦的旗帜作为头像,她高调支持哈马斯武装组织的恐怖活动。她高呼“自由巴勒斯坦,从河流到海洋”,并明确表示以色列没有生存权,犹太人应该被消灭。她还主张把伊斯兰教法引进到欧洲,在欧洲建立哈里发国,她要把欧洲变成她曾经想要逃离的母国。这真的很奇怪,在费尽千辛万苦逃离那片土地后,却要把好心收留她的土地变成“粪坑国家”,让文明变成邪恶,这种逻辑正常人无法理解。但这种思维在欧洲的穆斯林群体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穆斯林中狂热的存在。几周前,默克尔发布自传《自由:1954-2021年的回忆》,在回忆录中默克尔坚称对在位期间所做的决定都不后悔,包括接纳中东难民的政策。

然而,她的“默克尔女孩”用实际行动让默克尔变得难堪,这几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默克尔的脸。与此同时,哈以冲突引发的德国街头大规模“亲巴勒斯坦”抗议示威,让德国人惊讶身边的穆斯林群体居然如此庞大,接连不断的恐怖袭击事件和伊斯兰极端宗教信仰也让德国人如梦初醒:德国已经走偏了轨道。近些年接纳的中东难民不仅带来了恐怖袭击事件和犯罪率的飙升,甚至让德国社会陷入巨大的政治分裂和宗教文化割裂之中。德国政府耗费巨资的融入政策不仅没能感化这些难民,反而他们对德国的不满日益严重,甚至希望把德国变成他们信仰中的哈里发国。里姆.萨维尔只是欧洲国际众多难民案例中的一例,她是默克尔难民政策失败的缩影。欧美左派政治家认为通过社会福利和教育可以让难民融入欧洲社会,但他们低估了伊斯兰教刻在中东人血液里的影响力,这教义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当同情心用错地方的时候,受伤害的往往就是自己。这个逻辑放大到国家也是一样,但是受伤害的不是政治家,而是社会的普通民众。

不仅在欧洲,美国﹑加拿大也是如此。

图片

上图是美国国会民主党的“极左四大金花”,她们都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后代,她们不但没有为民族融合努力,每天干的都是分裂社会和种族的事。包着头巾来自索马里的穆斯林伊尔汗.奥马尔甚至放言:“让美国向索马里利益低头”。她在一段视频中对索马里裔美国人说,她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不是美国,而是索马里。在美国当国会议员,代表索马里利益,这确实够奇葩的。其实,里姆.萨维尔的思维跟美国几个民主党女议员几乎如出一辙,在她们的意识里,自己的母国和自己母国的宗教才是她们最终极的追求。德国这场以圣母心泛滥为开端的人道主义拯救,最终演变成了“农夫与蛇”的反噬故事,德国人成了那位被咬的农夫。在今天看来,默克尔俯身安慰里姆.萨维尔的那一幕,正是德国人步入黑暗的开端,而时至今日,德国人依然还在难民潮中挣扎。就在马格德堡的圣诞集市恐怖袭击事件后,被咬的德国人终于开始醒悟。德国选择党在恐怖袭击发生地举行悼念集会,现场有超过25000人参加,选择党领袖魏德尔在集会上为死者动容流泪。她说:“朋友们,我再说一遍,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最终能有真正的改变,我们能够再次安全地生活,那样我们就再也不用为一位母亲以如此无情及残忍的方式失去孩子而悲伤了。”魏德尔的发言,得到了参会民众热烈的回应。德国人,在血淋淋的现实下终于愤怒了。就在12月27号,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柏林宣布解散联邦议院(议会下院),并计划于明年2月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以确定新任德国总理人选。德国人终将如何自救,明年2月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第二点的影响

“默克尔女孩”,德国版“农夫与蛇”

2024-12-28  来源: 南文视界

12月20日,德国马格德堡的圣诞集市突发严重袭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恐袭事件再次挑起了德国人对中东移民的愤怒情绪,一个来自巴勒斯坦的女性移民再次回到德国人的视野。
她就是里姆.萨维尔(Reem Sahwil)。

图片

2015年,在德国电视台一次“总理和公民对话”的活动中,14岁的里姆.萨维尔在节目中哭泣着说:“等候居留权4年了,但现在要被遣返,处境很艰难,我和其他人一样拥有目标,我想跟他们一样继续学习,看到其他人享受生活,我却不能,这非常痛苦,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看着泪流满面﹑可怜巴巴的女孩,默克尔弯腰俯身下去安慰她,但此时的默克尔表示:“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难民营有无数人,如果我们现在说你们都能留下来,我们做不到”。默克尔的表态被媒体指责冷心肠缺乏同情心,左派媒体更是向政府施加压力开放边境,在媒体的鼓动下整个德国社会像中了魔似地掀起了欢迎难民潮。里姆.萨维尔用她的眼泪和悲惨的故事感动了数以百万计的德国电视观众、媒体、左派精英和醉心宽容的行善者,也感动了从政多年的默克尔。默克尔被突如其来的指责和媒体压力搞得措手不及,但里姆.萨维尔的眼泪坚定了她开放边境的决心,随后时任欧盟轮值国主席的她下令张开双臂迎接难民,自此欧洲进入了移民汹涌的时代。有人说默克尔的决定是被左媒舆论要挟,责任不在默克尔。但作为政治家,做事没有原则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政治上也缺乏远见,让德国甚至整个欧洲陷入了非法移民带来的严重分裂中。

对此,默克尔难辞其咎。

哭诉事件后难民女孩里姆.萨维尔全家获得了永久居留,随后她还获得了德国国籍,她的梦想实现了。她还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外号“默克尔女孩”,这为她以后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光环。如果被遣返回巴勒斯坦,等待她的将是像商品一样被买卖,一辈子都躲在黑袍之下,像无数的巴勒斯坦穆斯林女性一样,成为婚姻的牺牲品。而德国的接纳,让里姆.萨维尔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在德国的难民政策下,她不仅衣食无忧,还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个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那将是人性的善和美的完美呈现,但故事的后续却让人大跌眼镜,上演了一场德国版的“农夫与蛇”

吃着德国福利的里姆.萨维尔成年后,顶着“默克尔女孩”的光环进入政坛,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政治活动家。不过里姆.萨维尔没有感恩德国的接纳,也没有尊重德国的价值观,她的内心只有仇恨和格格不入,她的社交媒体头像用巴勒斯坦的旗帜作为头像,她高调支持哈马斯武装组织的恐怖活动。她高呼“自由巴勒斯坦,从河流到海洋”,并明确表示以色列没有生存权,犹太人应该被消灭。她还主张把伊斯兰教法引进到欧洲,在欧洲建立哈里发国,她要把欧洲变成她曾经想要逃离的母国。这真的很奇怪,在费尽千辛万苦逃离那片土地后,却要把好心收留她的土地变成“粪坑国家”,让文明变成邪恶,这种逻辑正常人无法理解。但这种思维在欧洲的穆斯林群体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穆斯林中狂热的存在。几周前,默克尔发布自传《自由:1954-2021年的回忆》,在回忆录中默克尔坚称对在位期间所做的决定都不后悔,包括接纳中东难民的政策。

然而,她的“默克尔女孩”用实际行动让默克尔变得难堪,这几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默克尔的脸。与此同时,哈以冲突引发的德国街头大规模“亲巴勒斯坦”抗议示威,让德国人惊讶身边的穆斯林群体居然如此庞大,接连不断的恐怖袭击事件和伊斯兰极端宗教信仰也让德国人如梦初醒:德国已经走偏了轨道。近些年接纳的中东难民不仅带来了恐怖袭击事件和犯罪率的飙升,甚至让德国社会陷入巨大的政治分裂和宗教文化割裂之中。德国政府耗费巨资的融入政策不仅没能感化这些难民,反而他们对德国的不满日益严重,甚至希望把德国变成他们信仰中的哈里发国。里姆.萨维尔只是欧洲国际众多难民案例中的一例,她是默克尔难民政策失败的缩影。欧美左派政治家认为通过社会福利和教育可以让难民融入欧洲社会,但他们低估了伊斯兰教刻在中东人血液里的影响力,这教义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当同情心用错地方的时候,受伤害的往往就是自己。这个逻辑放大到国家也是一样,但是受伤害的不是政治家,而是社会的普通民众。

不仅在欧洲,美国﹑加拿大也是如此。

图片

上图是美国国会民主党的“极左四大金花”,她们都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后代,她们不但没有为民族融合努力,每天干的都是分裂社会和种族的事。包着头巾来自索马里的穆斯林伊尔汗.奥马尔甚至放言:“让美国向索马里利益低头”。她在一段视频中对索马里裔美国人说,她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不是美国,而是索马里。在美国当国会议员,代表索马里利益,这确实够奇葩的。其实,里姆.萨维尔的思维跟美国几个民主党女议员几乎如出一辙,在她们的意识里,自己的母国和自己母国的宗教才是她们最终极的追求。德国这场以圣母心泛滥为开端的人道主义拯救,最终演变成了“农夫与蛇”的反噬故事,德国人成了那位被咬的农夫。在今天看来,默克尔俯身安慰里姆.萨维尔的那一幕,正是德国人步入黑暗的开端,而时至今日,德国人依然还在难民潮中挣扎。就在马格德堡的圣诞集市恐怖袭击事件后,被咬的德国人终于开始醒悟。德国选择党在恐怖袭击发生地举行悼念集会,现场有超过25000人参加,选择党领袖魏德尔在集会上为死者动容流泪。她说:“朋友们,我再说一遍,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最终能有真正的改变,我们能够再次安全地生活,那样我们就再也不用为一位母亲以如此无情及残忍的方式失去孩子而悲伤了。”魏德尔的发言,得到了参会民众热烈的回应。德国人,在血淋淋的现实下终于愤怒了。就在12月27号,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柏林宣布解散联邦议院(议会下院),并计划于明年2月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以确定新任德国总理人选。德国人终将如何自救,明年2月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8946
极左分子,美国的或鞑靼国的极左分子,都是没有底线的。他们是最可恨可憎的一群“人”。他们践踏一切规则,包括践踏司法规则。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不能被信赖的,不能做朋友或合伙人,更绝不能,绝不能成为家人。离他们越远越远好--不仅要免受他们的直接伤害,也不能因“近墨者黑”之故受他们必然从失败走向失败的人生(思想、实践、后果)的影响而毁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