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下葬 法新社称当局防止用死人批活人
发表于 : 周四 11月 02, 2023 12:41 pm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葬礼今天在北京举行,李克强遗体也同日火化。尽管中国下半旗致哀,但是仍见低调性质的葬仪显示中国当局希望尽快翻页,加强的控制与维稳,显露官方不希望出现利用李克强逝世来批评现任国家领导人的情况。
法新社今天自北京报道称,周四,在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的葬礼上,中国下半旗志哀。李克强受到公众的赞赏,曾一度被认为是在被习近平取代之前,他曾有望担任国家主席。
李克强也是一位经济鉴赏家,和蔼可亲,在中国被广泛视为一位试图解决最底层人的担忧的领导人,他于上周五在上海因心脏病去世,享年 68 岁。
李克强是一位受过专业教育的经济学家,英语流利,是务实且相对自由的经济政策的支持者,对外国投资非常开放,并注重支持就业。
在权力最高层,李克强的路线经常受到更多由国家控制的经济体的支持者的质疑,这在习近平领导下成为常态,他与习近平在国家高层组成了十年的习李二人组。
尽管众所周知习李两人之间没有同谋,但共产党和政府上周称向“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致敬,他的去世对中国构成“巨大损失”。官方文告呼吁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周围,化“悲伤为力量”。
法新社说,目前谨慎举行的纪念活动以及网络审查表明,当局显然希望阻止任何大规模表达对李克强的喜爱之情,尤其是李克强通常被视为习近平的对立面。
这位前总理的遗体将于当天火化,中国主要领导人可能会出席仪式。
法新社记者指出,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及首都其他地方周四均下半旗致哀。据新华社称,中国其他地方的政府大楼前也下半旗,包括香港和澳门的半自治区。
习近平信任的人李强于三月份取代了李克强,这被视为一个迹象,表明在政府加强对衰退经济的控制之际,李克强的经济计划已不再适用。
根据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视频,最近几天,成群的中国哀悼者在安徽省(中国东部)前总理的故居前献花。互联网用户还大量分享了他的一些最著名的名言,其中包括 2022 年 3 月的一段言论,内容涉及他对 1970 年代末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黄河和长江不会倒流。”
李克强用比喻的方式安抚那些担心当时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人们。
周四,当局仍然大量动员,防止对前总理的哀悼变成对现任领导人的批评。 因为受民众赞赏的领导人的死去有时会导致中国出现不稳定的时刻。在社交网络微博上,中央电视台发布的有关李克强的消息下方的统计显示,有超过 20,000 条评论。 但只有 13 条可见。这表明该讨论受到了该平台的审查。其余的评论纯粹是非政治性的,希望前总理“走好”或向他保证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官方媒体对前总理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待遇和非常传统的悼念。据专门研究中国媒体格局的“中国媒体项目”主任戴维·班志远在一份分析中写道,“这可能反映了权力最高层希望李克强之死的事件尽快过去,希望所有因他之死而产生的潜在政治影响都能迅速被埋葬”。
这个分析说,“即使死了,李克强似乎也是被边缘化了。”
法新社今天自北京报道称,周四,在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的葬礼上,中国下半旗志哀。李克强受到公众的赞赏,曾一度被认为是在被习近平取代之前,他曾有望担任国家主席。
李克强也是一位经济鉴赏家,和蔼可亲,在中国被广泛视为一位试图解决最底层人的担忧的领导人,他于上周五在上海因心脏病去世,享年 68 岁。
李克强是一位受过专业教育的经济学家,英语流利,是务实且相对自由的经济政策的支持者,对外国投资非常开放,并注重支持就业。
在权力最高层,李克强的路线经常受到更多由国家控制的经济体的支持者的质疑,这在习近平领导下成为常态,他与习近平在国家高层组成了十年的习李二人组。
尽管众所周知习李两人之间没有同谋,但共产党和政府上周称向“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致敬,他的去世对中国构成“巨大损失”。官方文告呼吁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周围,化“悲伤为力量”。
法新社说,目前谨慎举行的纪念活动以及网络审查表明,当局显然希望阻止任何大规模表达对李克强的喜爱之情,尤其是李克强通常被视为习近平的对立面。
这位前总理的遗体将于当天火化,中国主要领导人可能会出席仪式。
法新社记者指出,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及首都其他地方周四均下半旗致哀。据新华社称,中国其他地方的政府大楼前也下半旗,包括香港和澳门的半自治区。
习近平信任的人李强于三月份取代了李克强,这被视为一个迹象,表明在政府加强对衰退经济的控制之际,李克强的经济计划已不再适用。
根据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视频,最近几天,成群的中国哀悼者在安徽省(中国东部)前总理的故居前献花。互联网用户还大量分享了他的一些最著名的名言,其中包括 2022 年 3 月的一段言论,内容涉及他对 1970 年代末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黄河和长江不会倒流。”
李克强用比喻的方式安抚那些担心当时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人们。
周四,当局仍然大量动员,防止对前总理的哀悼变成对现任领导人的批评。 因为受民众赞赏的领导人的死去有时会导致中国出现不稳定的时刻。在社交网络微博上,中央电视台发布的有关李克强的消息下方的统计显示,有超过 20,000 条评论。 但只有 13 条可见。这表明该讨论受到了该平台的审查。其余的评论纯粹是非政治性的,希望前总理“走好”或向他保证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官方媒体对前总理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待遇和非常传统的悼念。据专门研究中国媒体格局的“中国媒体项目”主任戴维·班志远在一份分析中写道,“这可能反映了权力最高层希望李克强之死的事件尽快过去,希望所有因他之死而产生的潜在政治影响都能迅速被埋葬”。
这个分析说,“即使死了,李克强似乎也是被边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