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岸英薨殒朝鲜的五个版本
发表于 : 周日 11月 26, 2023 6:41 pm
ZT
1950年10月,出于好斗性格和一意孤行,毛泽东把刚刚摆脱3年残酷内战的中国又带入一场本不属于中国的战争——朝鲜战争。二年零九个月残酷的朝鲜战争(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不仅耗尽了贫穷苦难中国残余的民脂民膏,也给数百万中国家庭带来丧子丧偶的人间悲剧:可怜鸭绿江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可是,这一切究竟都是为了什么?为了保家卫国?扯鸡巴蛋!毛泽东自己都羞于用此骗普通老百姓的低级谎言做理由劝说政治局的元老们,所以劝说大家时仅仅是强调看到金日成亡国不落忍,正如后来(1957年)他向苏联副总理米高扬坦率直言的那样:不这么(保家卫国)说,他们(志愿军官兵)也不肯去啊!注意:毛主席与外国人谈话是总是很坦诚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感谢日本皇军。。。
但是,毛泽东最最始料不及的是:这场自己固执己见卷入的战争,竟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幸——精心培养接班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丧生。从此,老年丧子的悲痛和对他人美满家庭的嫉妒伴随着他的余生,晚年许多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据信都是与此有关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1959年7月23日庐山批判彭德怀的会议上,毛泽东借用了孔丘这句话发泄了满腔的怨愤之情,然后又解释道:“中国的习惯,男孩叫有后,女孩不算。我一个儿子打死了,一个儿子疯了。我看是没有后的。始作俑者是我,应该绝子灭孙”。其实毛泽东这些话与庐山会议主题并无关系,仅是对彭德怀的犯上作乱与桀傲不驯愤恨不已的同时,诱发了几年前爱子在彭德怀手下夭折的隐痛,一时间新嫌旧恨真实情感的流露。
长期以来,毛岸英生前在朝鲜的活动一直是中国国家高度机密,一般的草民屌丝只知道毛岸英亡于朝鲜,但对其阵亡过程和原因却知者少之又少(据说彭德怀只告诉过周恩来和杨献珍二人)。按照官宣的说法,毛岸英是为了抢救志愿军司令部(后简称志司)的秘密文件而死,属于坚守战斗岗位,勇于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一类,各中小学教科书里也是这个版本。但是,随着近些年朝鲜战争的研究深入展开,毛岸英阵亡的原因和经过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各种版本虽不尽相同,但共同指向却是一个自由散漫违反军纪的问题。本着一贯坚持的原则,本岛只介绍历史事实,不参与是非评论,仅仅把各种版本归纳总结一下,让大家对毛岸英的阵亡过程有个基本了解,至于何种版本更为可信、更符合逻辑、更为合理,希望各位自己做出判断,去伪存真,去其糟粕,也算是对这段历史有个交代。
先说毛岸英去朝鲜前的几个八卦:1)毛泽东本来没打算让毛岸英去朝鲜,但彭德怀认为:整个政治局就咱俩坚持出兵朝鲜打仗,咱儿子不去,别人怎么看?2)林彪听说彭德怀要带毛岸英出征后,不禁大叫:老彭,你好大的胆子!3)毛岸英去朝鲜,中国人堆里绝对保密,但却在第一时间通知了苏联大哥; 4)毛岸英临行前告诉岳母张文秋,最慢三个月便返回; 5)1950年1月2日,毛泽东在尚不得知毛岸英阵亡消息的情况下,指派秘书叶子龙安排毛岸英回国。毛岸英1950年10月23日随彭德怀入朝,由于既不懂军事也不懂司令部参谋业务,彭德怀为其安排的职务是俄文翻译。与几年前在山东跟着康生学徒搞土改化名杨永福一样,这次赴朝的化名是董翻译(也有刘秘书一说的版本),除了彭德怀几个贴身参谋警卫和几个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外,一般处长以下的干部基本不知道此人的来历。但根据此人留分头戴手表,平日有贴身随从照料生活,吃饭挑三拣四,早上不按时起床睡懒觉,见谁都爱搭不理,军事会议上插嘴等行为来看,这人来头不是一般!据曾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回忆,第一次战役后的军事会议上,彭总大骂梁大牙(第38军军长梁兴初)怕死怯战,扬言要挥泪斩马谡,在座所有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但是,20多岁的董翻译竟然毫无顾忌四周的党国要员,站起来跑到军用地图前一通指手画脚的点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正在气头上的彭德怀竟然一句话没说(换别人早推出辕门外斩首了),在场的其他司令军长高干们也都低着头装聋作哑,太反常了!杨迪大惑不解,就去顶头上司作战处长丁甘如那里打探董翻译的背景,丁的回答是:“老杨,你就不要打听了,我不会告诉你,其他同志也不会告诉你的。”
理论上说,志司是朝鲜战场最安全的地方,所以不仅在挑选驻地方面深思熟虑,而且经常变更地点(共迁移过6个地方)。志愿军入朝后,志司第一个驻地就是平安北道东仓面大榆洞的一个山洞里。这个所谓的大榆洞是个小山村,距离鸭绿江仅有50公里,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轰走当地居民后变为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安全可靠。其实不仅志司驻在此地,新华社也把电台安排在附近,国内收听的所谓新华社朝鲜前线“新闻”都是在这里挑选、制做、编造的。志司这个“山洞”严格地说其实不是一个“洞”,而是日本统治时期修建的一个金矿,经过水泥被覆装修成坚固的地下指挥所。金矿自然深入地下不必担心美帝飞机轰炸,但却非常潮湿,不太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志愿军司令部的人员除了白日上班时无奈钻进金矿,其余时间都尽可能待在金矿洞外的一些木板搭建的工棚里。1950年11月25日一清早,根据志司制定的防空纪律,包括彭德怀洪学智杜平等人在内的志司工作人员数百人都在凌晨4点开饭,饭后进入了金矿矿洞防空。上午11时,联军4架B-26轻型轰炸机(有版本说是3架野马式P-51战斗轰炸机)空袭了大榆洞,摧毁了矿区的房屋和电台,导致了部分人员损失。由于严格执行提前进入金矿洞内防空的安全措施,绝大多数人员安全无恙,仅仅是各种原因滞留洞外的十几名人员阵亡。阵亡人员中有两名属于重量级人物:一人就是化名董翻译的毛岸英,另外一个就是彭德怀从西北军区专门调来担任毛岸英贴身随从的高瑞欣。由于联军投掷的是凝固汽油弹,产生了1000摄氏度的高温,两具尸体从木板房内挖出时已被烧的完全不成人形。当时没有DNA技术,志愿军脖子上也没有“狗牌”,只能根据死者手腕的苏联手表(高瑞欣没有手表)来判断死者之一是毛岸英。那么志司是否有严格的防空纪律?美机轰炸时毛岸英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滞留洞外?是因公值班还是违纪出洞?是抢救文件还是干私活?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的回忆不尽相同,所以毛岸英的死亡过程就有了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个版本最接近真实,各位见智见仁吧。。
1)抢救密码文件版本
首先,这个版本是官方正能量的版本,也是毛家亲属们坚持的版本,更是国内一系列文学影视作品如电视剧《毛岸英》采用的版本:1950年11月25日敌机轰炸时,毛岸英同志本已进入矿硐防空。但他突然想起放在彭德怀办公桌上的秘密文件没有收拾好,高度的责任心促使毛岸英不顾生命危险离开防空洞跑回彭德怀办公室抢救文件,不幸光荣牺牲。这一版本的主线是强调毛岸英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了保护党的密码文件,最后牺牲在战斗岗位上。但是,这个版本也有一些问题,例如抢救文件干嘛要带贴身随从高瑞欣?谁见过带着随从抢救国家财产的英雄?但是这个版本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里,而是不符合普通逻辑:志司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机构,各类工作分工很细,秘密文件和来往电报有严格的登记手续,更有应有专职单位的机要人员负责保管。很难想象志司机要人员于凌晨进入矿洞防空前不收拾整理好文件,会将重要文件遗留在彭德怀办公桌上,更不会在敌机轰炸时让一个俄文翻译去抢救。再说,毛岸英在志司是受重点保护的人物,“除俄文翻译外,办公室没有给他分配战斗值班任务” (见彭德怀秘书杨凤安在《百年潮》中的回忆录)。另一个可以作证的是时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将军(后南京军区政委),他在所著的《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 2008年8月)一书中也提到:毛岸英在那一天,没有安排值班任务。两位在场证人的回忆足可以证明毛岸英当时滞留彭德怀办公室并非组织委派的战斗值班任务,而纯属个人行为。尽管其他几种版本(见后)所描述的轰炸时毛岸英在办公室里所作做为不尽相同,但也都或多或少点明或暗示了当时毛岸英并非是因公留在洞外,而是私自外出。
2)蛋炒饭版本
这个版本是原沈阳军区参谋长杨迪将军(时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的亲身经历,取自杨迪公开出版的回忆录《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7月)。根据杨迪将军当年的回忆:1950年11月25日清晨,工作人员按照志司前一天颁布的防空命令躲进防空洞,杨迪最后负责察看有无人员违反纪律继续滞留在木板房内,发现三个人没有按照规定进矿洞防空,正在办公室的火炉上炒大米饭吃。三人中有一人是成普 (下节苹果皮版本首创者),另外两人不知道姓名,一人是俄文翻译(杨迪当时不知道这就是毛岸英),另一个是彭德怀从西北军区调来的一个参谋。当时志司有严格的防空纪律:1)天亮前必须吃完饭; 2)天亮后不准冒烟; 3)不准使用明火做饭。杨迪批评了二人,让他们赶快灭火,去矿硐防空。三人虽然答应了,但并没有理睬杨迪,继续鸡蛋炒饭。结果敌机飞来投下了燃烧弹,悲剧发生了。数年后,杨迪将军在第二版和《险难中的共和国领袖与将帅》(解放军出版社 2004年1月)中再次谈及毛岸英蛋炒饭的细节:。。。在我跑过彭总办公室时,看到烟筒冒烟,立即跑进里面去看看,房里还有三个人正在用鸡蛋炒米饭吃。这些鸡蛋是前一天黄昏,我看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派到志愿军任副政治委员的朴一禹次帅(这个人物本人在《中朝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是怎样闹翻脸的?》一文中专门谈过)给彭总送来一小筐鸡蛋(约10多个)。这在当时的朝鲜是极难得的,当时彭总已吃过晚饭,还没来得及吃。三人中我只认识成普同志,那两位同志只知道一位是彭总的俄文翻译,一位是才从西北调来的参谋,他们的姓名我不知道。我问成普:“老成,你们怎么敢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呢?赶快把火弄灭。” 成普说:“我怎么敢呀,是那位翻译同志在炒饭。拂晓后,敌人的飞机编队飞临大榆洞上空,也不绕圈子就投弹,第一颗凝固汽油弹正投中彭总那间办公室,敌机群先将凝固汽油弹和炸弹投下后,绕过圈来就是俯冲扫射,然后就飞走了。我迅速跑出来看看敌机轰炸情况,一眼就看到彭总办公室方向正有大火冒烟,迅速跑去,彭总办公室已炸塌。看到成普满脸黑乎乎地跑出来,棉衣也着了火,我要他赶快把棉衣棉裤都脱了,躺在地下打滚,将火滚灭。我问成普:“你是怎么跑出来的?”成普说:“听到飞机投弹声,就从你让我打开的窗户门跳出来的。” 我急着问:“那两位同志呢?”成普说:“他们往床底下躲,没有出来。”我着急地大声说:“他们怎么向床底下躲?一定被凝固汽油弹烧焦了。”我就要随来的参谋赶快去叫警卫营派人来救火,叫医护人员来救人。”
由于杨迪详细的描写不但没有支持毛岸英抢救文件的英雄行为,而且还指出毛岸英阵亡的原因是违犯防空纪律,并且顺带着画龙点睛地描述了毛岸英平日在志司无视军纪目空一切的张狂态度,书籍出版后立刻得罪了毛家的人,也遭到毛家人和毛粉的谩骂围攻。其实杨迪所讲的蛋炒饭故事并非新闻爆料,早在1985年,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丁甘如将军(原志司作战处长后任副参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讲过这个版本:十时许,美军飞机临空,没有绕圈子,一来就投弹,而且是凝固汽油弹,直接命中彭总办公室,瞬间烈焰冲天,正在炒饭吃的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没有来得及跑出来,不幸牺牲。丁将军还讲了一个杨迪没有提及的细节:“那天毛岸英3点就起床了,他舀了一漱口杯子米饭后,便伏在办公室桌子上睡觉了。从4点到9点多钟,睡了五个多小时吧。毛岸英醒来后,便就着火炉炒饭吃。”虽然丁甘如仅提到炒饭没说用鸡蛋,但却点明:没有值班任务的毛岸英,没有遵守志司规定的3点起床吃饭,4点前进入预定的防空地点的防空纪律,而是伏在办公桌上睡觉,醒后也没有遵守不得冒烟的严格规定。
支持蛋抄板版本的还有当时志司敌情参谋王天成,王天成走访了志司的许多老人,包括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副处长杨迪、作战科长孟绍辉、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人后,写下了《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毛岸英的死亡:“毛岸英和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他俩还没吃早饭,饭已经冷了。11点钟左右美军的飞机飞临志司上空时,徐亩元和成普确实是在彭德怀办公室值班,而毛岸英则和高瑞欣两人则是跑到彭德怀办公室围着火炉鸡蛋炒饭”。
3)烤苹果皮版本
这个版本是根据志司作战参谋成普在杨迪回忆录出版后的回忆,也是志司众多人员中唯一否定毛岸英在轰炸时是在为自己操持早饭的人,其目的也很明显:利用烤苹果皮来取代杨迪所言的“不实之处”(即蛋炒饭),否定杨迪整个回忆的价值。据成普回忆,那天早上成普与一些人在作战室吃金日成送来的苹果,毛岸英登记发送电报后(含糊说明毛岸英似乎也是在工作),也从箱子里抓了一个苹果,削下苹果皮,把那一圈长长的果皮放到了炉子上烤。正在此时,敌机又从北边飞回来了,再一次掠过作战室的上空。成普自称心里产生了疑窦:敌机刚刚北去又折回,莫非它们搜寻的就是志愿军总部这个目标?按照成普的说法,他跨出西门坎,一只脚在门外一只脚在门内,仰头向空中观察敌机的活动。那4架敌机已飞临作战室的上空。不仅是飞机,还有上百个银白色的亮点——这不是一般的炸弹!一般的炸弹在空中是墨绿色的点或者褐黄色的点,这是凝固汽油弹,用铝作包皮,所以在太阳的光照下显得明亮而刺眼。成普大喊:“不好!快跑!” 惊呼未完,汽油弹就击中了整个作战室,木板房全部坍塌下来,毛岸英与高瑞欣两同志葬身于烈火之中,成普自己也被爆炸掀起的气浪甩到了西门旁的小沟里,半边衣服烧着了,半面脸上也烧伤了。这个版本与蛋炒饭的区别是:1)替毛岸英违反志司防空纪律私自点火炒饭洗白;2)苹果皮代替了蛋炒饭;3)毛岸英虽不是抢救文件,但也或多或少地与文件有关。但是成普的回忆似乎更具有春秋笔法,特别是周围环境、敌机、燃烧弹,木板房等细节的戏剧性描写,完全不像九十岁老人对60多年前往事的模糊回忆。
4)煮鸡蛋版本
这个版本是来自传记作家滕叙兖和《凤凰网历史频道观世变栏目》第82期《对话滕叙兖:毛岸英牺牲并非彭德怀保护不周》。该版本的作者没有到过朝鲜,更没在志司工作过,只是凭借”理论上的厨具不到位“否定了杨迪等几位现场当事人关于毛岸英蛋炒饭的回忆,而把蛋炒饭的情节改为刷牙漱口搪瓷杯”煮鸡蛋“的方式。因此,滕叙兖的煮鸡蛋版本基本就是蛋炒饭的改良版,除了搪瓷杯煮与铁锅炒的微小区别以外,其他方面都与杨迪等人的蛋炒饭版本高度吻合:毛岸英睡懒觉耽误了开饭时间,带着贴身随从高瑞欣私自溜出防空矿洞违反志司防空纪律点火做早饭。由于搪瓷杯太小,一次只能煮一个,所以耽误了时间,直到敌机前来轰炸。滕叙兖还细致地刻画了与毛岸英同时阵亡的贴身随从高瑞欣,”小伙子非常精明能干,来之前刚刚结婚。到朝鲜见到彭总,彭德怀说小高,我把你调来你知道干什么吗?我交给你个任务,你要保护好董翻译,悄悄告诉他,他是毛岸英,主席的儿子,24小时贴身保卫,出一点事我拿你的脑袋,所以,高瑞欣无论大事小情天天寸步不离守着毛岸英,生怕出事,结果还是出事了。
滕叙兖证实,彭德怀把毛岸英死的真相告诉过两个人:周恩来和杨献珍。杨献珍高寿,生前把这一历史真相留给后人。当时志司有人也看见过毛岸英煮鸡蛋,如果说他是煮鸡蛋而死,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谁说得清楚?毛泽东后来把志司主要领导,一个一个叫到北京当面问,你当时在哪儿,你给我讲清楚,岸英怎么死的。这些干部都说,主席,我们犯了大错误,我们对不起您,我们没有把岸英保护好,没有逃出去,等等,就这么打马虎眼过去了,最后毛泽东也没有问出个子午卯酉。谁也不说煮鸡蛋,彭德怀也不说,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
5)美韩特工版本
这一版本出笼于1999年,取自《党史信息报》署名许文龙的一篇《一份记录阴谋绑架毛岸英的真实报告》。该文章虽自我标榜为“真实记录”,取材于毛岸英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回忆,但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篇文学青年粗制滥造的小说。摘一段最为荒唐的描写供大家欣赏: “1950 年11 月24 日, 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送给他一份电报,是特工队莱特森上尉发来询问绑架中共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行动何时开始。麦克阿瑟非常欣赏这个行动计划,亲自批准了计划的执行。 1950年11月24 日傍晚, 莱特森上尉带领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几名化装成朝鲜百姓的韩国特务,藏身在大榆洞山沟口的乱石堆里窥视。。。” 结果被岸英同志发现,为了保卫志司首长的安全,只身与美韩特工英勇搏斗,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
综合上述各类版本,基本可以肯定:毛岸英由于个人性格和自我膨胀的原因,公然违反志司的防空纪律,不仅不按时进入矿洞防空,而是擅自带着随从滞留在彭德怀的办公室里点火做早饭(蛋炒饭,煮鸡蛋,苹果皮其实并不重要),遭到联军飞机空袭而阵亡。朝鲜战争2年另9个月,志愿军司令部连续9次遭到空袭,连续6次更换地点,这是毛泽东在将毛岸英送往朝鲜时,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的。
联军的战史比较清晰,联军的作战记录也是公开的,外国人也可以随时查阅。那么,空袭大榆洞志司终结毛岸英生命的联军到底属于那部分?到底是B-26轰炸机还是野马式战斗机,是美国空军还是联军的南非空军中队?咱们下篇再谈。
1950年10月,出于好斗性格和一意孤行,毛泽东把刚刚摆脱3年残酷内战的中国又带入一场本不属于中国的战争——朝鲜战争。二年零九个月残酷的朝鲜战争(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不仅耗尽了贫穷苦难中国残余的民脂民膏,也给数百万中国家庭带来丧子丧偶的人间悲剧:可怜鸭绿江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可是,这一切究竟都是为了什么?为了保家卫国?扯鸡巴蛋!毛泽东自己都羞于用此骗普通老百姓的低级谎言做理由劝说政治局的元老们,所以劝说大家时仅仅是强调看到金日成亡国不落忍,正如后来(1957年)他向苏联副总理米高扬坦率直言的那样:不这么(保家卫国)说,他们(志愿军官兵)也不肯去啊!注意:毛主席与外国人谈话是总是很坦诚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感谢日本皇军。。。
但是,毛泽东最最始料不及的是:这场自己固执己见卷入的战争,竟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幸——精心培养接班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丧生。从此,老年丧子的悲痛和对他人美满家庭的嫉妒伴随着他的余生,晚年许多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据信都是与此有关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1959年7月23日庐山批判彭德怀的会议上,毛泽东借用了孔丘这句话发泄了满腔的怨愤之情,然后又解释道:“中国的习惯,男孩叫有后,女孩不算。我一个儿子打死了,一个儿子疯了。我看是没有后的。始作俑者是我,应该绝子灭孙”。其实毛泽东这些话与庐山会议主题并无关系,仅是对彭德怀的犯上作乱与桀傲不驯愤恨不已的同时,诱发了几年前爱子在彭德怀手下夭折的隐痛,一时间新嫌旧恨真实情感的流露。
长期以来,毛岸英生前在朝鲜的活动一直是中国国家高度机密,一般的草民屌丝只知道毛岸英亡于朝鲜,但对其阵亡过程和原因却知者少之又少(据说彭德怀只告诉过周恩来和杨献珍二人)。按照官宣的说法,毛岸英是为了抢救志愿军司令部(后简称志司)的秘密文件而死,属于坚守战斗岗位,勇于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一类,各中小学教科书里也是这个版本。但是,随着近些年朝鲜战争的研究深入展开,毛岸英阵亡的原因和经过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各种版本虽不尽相同,但共同指向却是一个自由散漫违反军纪的问题。本着一贯坚持的原则,本岛只介绍历史事实,不参与是非评论,仅仅把各种版本归纳总结一下,让大家对毛岸英的阵亡过程有个基本了解,至于何种版本更为可信、更符合逻辑、更为合理,希望各位自己做出判断,去伪存真,去其糟粕,也算是对这段历史有个交代。
先说毛岸英去朝鲜前的几个八卦:1)毛泽东本来没打算让毛岸英去朝鲜,但彭德怀认为:整个政治局就咱俩坚持出兵朝鲜打仗,咱儿子不去,别人怎么看?2)林彪听说彭德怀要带毛岸英出征后,不禁大叫:老彭,你好大的胆子!3)毛岸英去朝鲜,中国人堆里绝对保密,但却在第一时间通知了苏联大哥; 4)毛岸英临行前告诉岳母张文秋,最慢三个月便返回; 5)1950年1月2日,毛泽东在尚不得知毛岸英阵亡消息的情况下,指派秘书叶子龙安排毛岸英回国。毛岸英1950年10月23日随彭德怀入朝,由于既不懂军事也不懂司令部参谋业务,彭德怀为其安排的职务是俄文翻译。与几年前在山东跟着康生学徒搞土改化名杨永福一样,这次赴朝的化名是董翻译(也有刘秘书一说的版本),除了彭德怀几个贴身参谋警卫和几个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外,一般处长以下的干部基本不知道此人的来历。但根据此人留分头戴手表,平日有贴身随从照料生活,吃饭挑三拣四,早上不按时起床睡懒觉,见谁都爱搭不理,军事会议上插嘴等行为来看,这人来头不是一般!据曾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回忆,第一次战役后的军事会议上,彭总大骂梁大牙(第38军军长梁兴初)怕死怯战,扬言要挥泪斩马谡,在座所有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但是,20多岁的董翻译竟然毫无顾忌四周的党国要员,站起来跑到军用地图前一通指手画脚的点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正在气头上的彭德怀竟然一句话没说(换别人早推出辕门外斩首了),在场的其他司令军长高干们也都低着头装聋作哑,太反常了!杨迪大惑不解,就去顶头上司作战处长丁甘如那里打探董翻译的背景,丁的回答是:“老杨,你就不要打听了,我不会告诉你,其他同志也不会告诉你的。”
理论上说,志司是朝鲜战场最安全的地方,所以不仅在挑选驻地方面深思熟虑,而且经常变更地点(共迁移过6个地方)。志愿军入朝后,志司第一个驻地就是平安北道东仓面大榆洞的一个山洞里。这个所谓的大榆洞是个小山村,距离鸭绿江仅有50公里,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轰走当地居民后变为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安全可靠。其实不仅志司驻在此地,新华社也把电台安排在附近,国内收听的所谓新华社朝鲜前线“新闻”都是在这里挑选、制做、编造的。志司这个“山洞”严格地说其实不是一个“洞”,而是日本统治时期修建的一个金矿,经过水泥被覆装修成坚固的地下指挥所。金矿自然深入地下不必担心美帝飞机轰炸,但却非常潮湿,不太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志愿军司令部的人员除了白日上班时无奈钻进金矿,其余时间都尽可能待在金矿洞外的一些木板搭建的工棚里。1950年11月25日一清早,根据志司制定的防空纪律,包括彭德怀洪学智杜平等人在内的志司工作人员数百人都在凌晨4点开饭,饭后进入了金矿矿洞防空。上午11时,联军4架B-26轻型轰炸机(有版本说是3架野马式P-51战斗轰炸机)空袭了大榆洞,摧毁了矿区的房屋和电台,导致了部分人员损失。由于严格执行提前进入金矿洞内防空的安全措施,绝大多数人员安全无恙,仅仅是各种原因滞留洞外的十几名人员阵亡。阵亡人员中有两名属于重量级人物:一人就是化名董翻译的毛岸英,另外一个就是彭德怀从西北军区专门调来担任毛岸英贴身随从的高瑞欣。由于联军投掷的是凝固汽油弹,产生了1000摄氏度的高温,两具尸体从木板房内挖出时已被烧的完全不成人形。当时没有DNA技术,志愿军脖子上也没有“狗牌”,只能根据死者手腕的苏联手表(高瑞欣没有手表)来判断死者之一是毛岸英。那么志司是否有严格的防空纪律?美机轰炸时毛岸英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滞留洞外?是因公值班还是违纪出洞?是抢救文件还是干私活?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的回忆不尽相同,所以毛岸英的死亡过程就有了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个版本最接近真实,各位见智见仁吧。。
1)抢救密码文件版本
首先,这个版本是官方正能量的版本,也是毛家亲属们坚持的版本,更是国内一系列文学影视作品如电视剧《毛岸英》采用的版本:1950年11月25日敌机轰炸时,毛岸英同志本已进入矿硐防空。但他突然想起放在彭德怀办公桌上的秘密文件没有收拾好,高度的责任心促使毛岸英不顾生命危险离开防空洞跑回彭德怀办公室抢救文件,不幸光荣牺牲。这一版本的主线是强调毛岸英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了保护党的密码文件,最后牺牲在战斗岗位上。但是,这个版本也有一些问题,例如抢救文件干嘛要带贴身随从高瑞欣?谁见过带着随从抢救国家财产的英雄?但是这个版本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里,而是不符合普通逻辑:志司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机构,各类工作分工很细,秘密文件和来往电报有严格的登记手续,更有应有专职单位的机要人员负责保管。很难想象志司机要人员于凌晨进入矿洞防空前不收拾整理好文件,会将重要文件遗留在彭德怀办公桌上,更不会在敌机轰炸时让一个俄文翻译去抢救。再说,毛岸英在志司是受重点保护的人物,“除俄文翻译外,办公室没有给他分配战斗值班任务” (见彭德怀秘书杨凤安在《百年潮》中的回忆录)。另一个可以作证的是时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将军(后南京军区政委),他在所著的《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 2008年8月)一书中也提到:毛岸英在那一天,没有安排值班任务。两位在场证人的回忆足可以证明毛岸英当时滞留彭德怀办公室并非组织委派的战斗值班任务,而纯属个人行为。尽管其他几种版本(见后)所描述的轰炸时毛岸英在办公室里所作做为不尽相同,但也都或多或少点明或暗示了当时毛岸英并非是因公留在洞外,而是私自外出。
2)蛋炒饭版本
这个版本是原沈阳军区参谋长杨迪将军(时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的亲身经历,取自杨迪公开出版的回忆录《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7月)。根据杨迪将军当年的回忆:1950年11月25日清晨,工作人员按照志司前一天颁布的防空命令躲进防空洞,杨迪最后负责察看有无人员违反纪律继续滞留在木板房内,发现三个人没有按照规定进矿洞防空,正在办公室的火炉上炒大米饭吃。三人中有一人是成普 (下节苹果皮版本首创者),另外两人不知道姓名,一人是俄文翻译(杨迪当时不知道这就是毛岸英),另一个是彭德怀从西北军区调来的一个参谋。当时志司有严格的防空纪律:1)天亮前必须吃完饭; 2)天亮后不准冒烟; 3)不准使用明火做饭。杨迪批评了二人,让他们赶快灭火,去矿硐防空。三人虽然答应了,但并没有理睬杨迪,继续鸡蛋炒饭。结果敌机飞来投下了燃烧弹,悲剧发生了。数年后,杨迪将军在第二版和《险难中的共和国领袖与将帅》(解放军出版社 2004年1月)中再次谈及毛岸英蛋炒饭的细节:。。。在我跑过彭总办公室时,看到烟筒冒烟,立即跑进里面去看看,房里还有三个人正在用鸡蛋炒米饭吃。这些鸡蛋是前一天黄昏,我看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派到志愿军任副政治委员的朴一禹次帅(这个人物本人在《中朝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是怎样闹翻脸的?》一文中专门谈过)给彭总送来一小筐鸡蛋(约10多个)。这在当时的朝鲜是极难得的,当时彭总已吃过晚饭,还没来得及吃。三人中我只认识成普同志,那两位同志只知道一位是彭总的俄文翻译,一位是才从西北调来的参谋,他们的姓名我不知道。我问成普:“老成,你们怎么敢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呢?赶快把火弄灭。” 成普说:“我怎么敢呀,是那位翻译同志在炒饭。拂晓后,敌人的飞机编队飞临大榆洞上空,也不绕圈子就投弹,第一颗凝固汽油弹正投中彭总那间办公室,敌机群先将凝固汽油弹和炸弹投下后,绕过圈来就是俯冲扫射,然后就飞走了。我迅速跑出来看看敌机轰炸情况,一眼就看到彭总办公室方向正有大火冒烟,迅速跑去,彭总办公室已炸塌。看到成普满脸黑乎乎地跑出来,棉衣也着了火,我要他赶快把棉衣棉裤都脱了,躺在地下打滚,将火滚灭。我问成普:“你是怎么跑出来的?”成普说:“听到飞机投弹声,就从你让我打开的窗户门跳出来的。” 我急着问:“那两位同志呢?”成普说:“他们往床底下躲,没有出来。”我着急地大声说:“他们怎么向床底下躲?一定被凝固汽油弹烧焦了。”我就要随来的参谋赶快去叫警卫营派人来救火,叫医护人员来救人。”
由于杨迪详细的描写不但没有支持毛岸英抢救文件的英雄行为,而且还指出毛岸英阵亡的原因是违犯防空纪律,并且顺带着画龙点睛地描述了毛岸英平日在志司无视军纪目空一切的张狂态度,书籍出版后立刻得罪了毛家的人,也遭到毛家人和毛粉的谩骂围攻。其实杨迪所讲的蛋炒饭故事并非新闻爆料,早在1985年,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丁甘如将军(原志司作战处长后任副参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讲过这个版本:十时许,美军飞机临空,没有绕圈子,一来就投弹,而且是凝固汽油弹,直接命中彭总办公室,瞬间烈焰冲天,正在炒饭吃的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没有来得及跑出来,不幸牺牲。丁将军还讲了一个杨迪没有提及的细节:“那天毛岸英3点就起床了,他舀了一漱口杯子米饭后,便伏在办公室桌子上睡觉了。从4点到9点多钟,睡了五个多小时吧。毛岸英醒来后,便就着火炉炒饭吃。”虽然丁甘如仅提到炒饭没说用鸡蛋,但却点明:没有值班任务的毛岸英,没有遵守志司规定的3点起床吃饭,4点前进入预定的防空地点的防空纪律,而是伏在办公桌上睡觉,醒后也没有遵守不得冒烟的严格规定。
支持蛋抄板版本的还有当时志司敌情参谋王天成,王天成走访了志司的许多老人,包括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副处长杨迪、作战科长孟绍辉、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人后,写下了《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毛岸英的死亡:“毛岸英和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他俩还没吃早饭,饭已经冷了。11点钟左右美军的飞机飞临志司上空时,徐亩元和成普确实是在彭德怀办公室值班,而毛岸英则和高瑞欣两人则是跑到彭德怀办公室围着火炉鸡蛋炒饭”。
3)烤苹果皮版本
这个版本是根据志司作战参谋成普在杨迪回忆录出版后的回忆,也是志司众多人员中唯一否定毛岸英在轰炸时是在为自己操持早饭的人,其目的也很明显:利用烤苹果皮来取代杨迪所言的“不实之处”(即蛋炒饭),否定杨迪整个回忆的价值。据成普回忆,那天早上成普与一些人在作战室吃金日成送来的苹果,毛岸英登记发送电报后(含糊说明毛岸英似乎也是在工作),也从箱子里抓了一个苹果,削下苹果皮,把那一圈长长的果皮放到了炉子上烤。正在此时,敌机又从北边飞回来了,再一次掠过作战室的上空。成普自称心里产生了疑窦:敌机刚刚北去又折回,莫非它们搜寻的就是志愿军总部这个目标?按照成普的说法,他跨出西门坎,一只脚在门外一只脚在门内,仰头向空中观察敌机的活动。那4架敌机已飞临作战室的上空。不仅是飞机,还有上百个银白色的亮点——这不是一般的炸弹!一般的炸弹在空中是墨绿色的点或者褐黄色的点,这是凝固汽油弹,用铝作包皮,所以在太阳的光照下显得明亮而刺眼。成普大喊:“不好!快跑!” 惊呼未完,汽油弹就击中了整个作战室,木板房全部坍塌下来,毛岸英与高瑞欣两同志葬身于烈火之中,成普自己也被爆炸掀起的气浪甩到了西门旁的小沟里,半边衣服烧着了,半面脸上也烧伤了。这个版本与蛋炒饭的区别是:1)替毛岸英违反志司防空纪律私自点火炒饭洗白;2)苹果皮代替了蛋炒饭;3)毛岸英虽不是抢救文件,但也或多或少地与文件有关。但是成普的回忆似乎更具有春秋笔法,特别是周围环境、敌机、燃烧弹,木板房等细节的戏剧性描写,完全不像九十岁老人对60多年前往事的模糊回忆。
4)煮鸡蛋版本
这个版本是来自传记作家滕叙兖和《凤凰网历史频道观世变栏目》第82期《对话滕叙兖:毛岸英牺牲并非彭德怀保护不周》。该版本的作者没有到过朝鲜,更没在志司工作过,只是凭借”理论上的厨具不到位“否定了杨迪等几位现场当事人关于毛岸英蛋炒饭的回忆,而把蛋炒饭的情节改为刷牙漱口搪瓷杯”煮鸡蛋“的方式。因此,滕叙兖的煮鸡蛋版本基本就是蛋炒饭的改良版,除了搪瓷杯煮与铁锅炒的微小区别以外,其他方面都与杨迪等人的蛋炒饭版本高度吻合:毛岸英睡懒觉耽误了开饭时间,带着贴身随从高瑞欣私自溜出防空矿洞违反志司防空纪律点火做早饭。由于搪瓷杯太小,一次只能煮一个,所以耽误了时间,直到敌机前来轰炸。滕叙兖还细致地刻画了与毛岸英同时阵亡的贴身随从高瑞欣,”小伙子非常精明能干,来之前刚刚结婚。到朝鲜见到彭总,彭德怀说小高,我把你调来你知道干什么吗?我交给你个任务,你要保护好董翻译,悄悄告诉他,他是毛岸英,主席的儿子,24小时贴身保卫,出一点事我拿你的脑袋,所以,高瑞欣无论大事小情天天寸步不离守着毛岸英,生怕出事,结果还是出事了。
滕叙兖证实,彭德怀把毛岸英死的真相告诉过两个人:周恩来和杨献珍。杨献珍高寿,生前把这一历史真相留给后人。当时志司有人也看见过毛岸英煮鸡蛋,如果说他是煮鸡蛋而死,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谁说得清楚?毛泽东后来把志司主要领导,一个一个叫到北京当面问,你当时在哪儿,你给我讲清楚,岸英怎么死的。这些干部都说,主席,我们犯了大错误,我们对不起您,我们没有把岸英保护好,没有逃出去,等等,就这么打马虎眼过去了,最后毛泽东也没有问出个子午卯酉。谁也不说煮鸡蛋,彭德怀也不说,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
5)美韩特工版本
这一版本出笼于1999年,取自《党史信息报》署名许文龙的一篇《一份记录阴谋绑架毛岸英的真实报告》。该文章虽自我标榜为“真实记录”,取材于毛岸英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回忆,但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篇文学青年粗制滥造的小说。摘一段最为荒唐的描写供大家欣赏: “1950 年11 月24 日, 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送给他一份电报,是特工队莱特森上尉发来询问绑架中共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行动何时开始。麦克阿瑟非常欣赏这个行动计划,亲自批准了计划的执行。 1950年11月24 日傍晚, 莱特森上尉带领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几名化装成朝鲜百姓的韩国特务,藏身在大榆洞山沟口的乱石堆里窥视。。。” 结果被岸英同志发现,为了保卫志司首长的安全,只身与美韩特工英勇搏斗,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
综合上述各类版本,基本可以肯定:毛岸英由于个人性格和自我膨胀的原因,公然违反志司的防空纪律,不仅不按时进入矿洞防空,而是擅自带着随从滞留在彭德怀的办公室里点火做早饭(蛋炒饭,煮鸡蛋,苹果皮其实并不重要),遭到联军飞机空袭而阵亡。朝鲜战争2年另9个月,志愿军司令部连续9次遭到空袭,连续6次更换地点,这是毛泽东在将毛岸英送往朝鲜时,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的。
联军的战史比较清晰,联军的作战记录也是公开的,外国人也可以随时查阅。那么,空袭大榆洞志司终结毛岸英生命的联军到底属于那部分?到底是B-26轰炸机还是野马式战斗机,是美国空军还是联军的南非空军中队?咱们下篇再谈。